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327节(2 / 2)

说话的时候,他脸侧了一下,刚好叫灯光照得清清楚楚。

周秋萍惊讶地瞪大了眼睛:“王大哥,你怎么在这儿,不开面馆搞这兼职?”

她记得自己离开宁安县的时候,王大军和黄秀琴的小面馆生意好的很,两口子都忙不过来,还特地请了帮工负责洗碗。

这才过了不到一年时间,面馆就开不下去了?

王大军也认出了周秋萍,听她说面馆,瞬间垮下脸来:“甭提了,人家把面馆给收回去了,简直就是土匪!”

去年面馆生意特别好,客人一波接着一波,店面完全不够用。

所以今年过年的时候,他们一家人商量了,决定把旁边的店也盘下来,扩大规模,好痛快挣钱。

结果好不容易花了两三个月的功夫跟人谈妥了店面的事,再花了两个多月的功夫重新装修,眼看店面亮堂堂的,能够撒开手来好好大战一场了,秋天到了,悲剧来了。

房东过来找人了,说县里有规定,所有的国营单位都不能出租店铺给私人做生意。这下别说新店铺,就连老店铺都被收了回去。

卢振军听到这儿皱眉头:“你们只是小面馆啊,又不是什么大饭店,这也不能干吗?”

虽然上面有规定,但街上的小饭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毕竟个体户和私营企业还是有区别的。七上八下的基本条件摆在那儿呢。宁安县搞乡镇企业是老牌子了,私营经济相当发达,在本地区甚至有小温州之称。不应该因噎废食到这份上。

王大军小时候跟周秋萍是邻居,也在村小学上过课,算是卢振军的学生,对着昔日的老师也没多生疏。

他愁眉苦脸:“可不是嘛,换了个县委书记,tmd就会拍马屁,根本就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上面放个屁,他都要追着屁股凑上去闻,闻出文章来。”

不怪他口不择言,他实在是气疯了。

为了盘下新店铺,为了装修,他们一家把这几年的积蓄都砸进去了。就等着开业好好挣钱呢,咔嚓一声,直接把门都给关了。

但是他们两口子就蒙圈了。几年的心血,这么完了?

周秋萍追问:“你们有没有找找人啊?黄道明不是在榨油厂吗,找人托托关系问问看。有的事情,就是睁只眼闭只眼,过去也就过去了。”

没想到王大军更气愤了:“别提了,还找人呢,又白砸进去好几千块。”

80年代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不管是谁碰上事儿第一反应都是找熟人,因为这样最有效。

王大军和黄秀琴也是这么想的。他们关系托关系,找了一圈,好不容易搭上了线。又是送酒又是送烟,光20斤重的大青鱼就送了好几条,前前后后花了4位数,最后还是不行。

如果光这样也就算了,毕竟大环境摆在那里。可让两口子气得要命的是,他们装修好的店也没关门大吉,而是如期开张了。经营面馆的人是谁?就是他们找的那位主任的小舅子!

操tm祖宗十八代,吃着喝着玩着用着,最后还来这一手。

卢振军皱眉毛:“不是说不让私人搞吗?怎么还这样?现在禁止干部子弟和家属经商。”

王大军气得脸通红:“都这样!名义上是公家收回去,最后还不是便宜了领导的小舅子小姨子小姑子小叔子,挂个招牌,家里人承包,就是人家的家庭店。”

周秋萍一点不奇怪,如果真令行禁止的话,也不至于到了□□还在强调禁止官员家属经商。

既得利益者,肯定要维护自己的利益。

谁都一样。

防卫处长跑过来,招呼他们:“走走走,上车吧,到车上再说。”

王大军告辞:“那你们忙啊,再见了。”

周秋萍喊着他:“大军哥,今天你也别做生意了,上我家吃饭吧,咱们合计下后面怎么办。”

王大军犯难:“可我这还有车呀。”

面馆没了,最后一点积蓄也被不要脸的臭狗屎给骗走了。眼下这三轮车可是他们家重要的固定资产,他还要靠它挣钱呢。

保卫处长笑道:“怕啥呀,我们的车还怕放不下你一辆三轮车吗?”

周秋萍和卢振军等人看着押送车,顿时满脸大写的囧。

合着你们说有车接送,就是这么个车呀。

嫌弃吗?当然不嫌弃,有专车总比挤公交蹬三轮好。

第282章 要不还是开面馆吧

押送车气势磅礴, 一路呼啸向前,直接开到了周家门口。

好险啊,得亏这会儿没人出来摆摊子, 不然这么个庞然大物还真开不进去。

周秋萍道了谢, 周高氏又特地拿了从农场带回来的新上市的板栗,让他们拿回去尝尝鲜。这个不用煮, 直接吃鲜的也很好吃。

老太太一开始还没留意到王大军, 等人都进了院子,她才惊讶:“哟,大军啊,你来了呀。”

她有点糊涂了,搞不明白为啥王大军会跟女儿碰上面。

周秋萍简单解释:“在火车站遇见的。阿妈,有没有吃的?我们在火车上没来得及吃。”

“有有有, 有现成的鸡汤, 刚好给你们下馄饨。”

周秋萍惊喜:“还有馄饨啊, 阿妈,你会包馄饨吗?”

以前她们家吃的都是饺子面条, 她还真没见过阿妈包馄饨。

正在院子里玩耍的青青小朋友跳出来, 激动地强调:“我包的!”

后面几个小家伙七嘴八舌:“我也帮忙了, 我也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