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梅[八零] 第50节(2 / 2)

小青梅[八零] 杳却 1970 字 2023-11-22

杨东也跟着帮忙,帮忙搬蒸笼。

“凉拌菜原价六毛钱一斤,中午是不是卖四毛八一斤?”有客人吃了早饭,问食堂员工。

食堂员工很好认,戴着好味食堂字样的帽子。

“凉拌菜有的,食堂早饭卖到十点,中间十点到十一点关门,十一点开门做午饭生意,如果想买的话要早点来,卖完就要等晚上了。”

客人问:“中午晚上都有卖?”

“是的,中午晚上都有,我们领导刚才说了,凉拌菜中午和晚上卖完就不卖了,凉拌菜分量多,应该不会买不到,买不到还有其它好吃的,就是八折只有三天,尽量这三天来吃,以后没这样的便宜了。”

客人听完,说十一点过来,到时候多买点凉拌菜,已经好久没吃到,一直惦记着这口。

不得不说美味加上八折,对客人的诱惑力非常大,很多人都觉得一天三顿吃才算占到便宜。

等到九点钟,做菜的邹师傅和谢师傅来上班,见到后厨的景象,很是意外,本以为第一天早上会非常冷清。

帮手都在帮忙做早点,人不够,只能邹师傅和谢师傅两人简单吃个早饭,开始准备午饭。

到了十点,食堂不再招待新来的客人,把休息中的牌子挂在门上,食堂的门不再大开。

休息不是真休息,是在做早饭和午饭的过渡。

小姜抓紧时间算早饭的收入,领导说了,要算一天的总收入,也要算三餐分别收入多少,给她忙得不行。

“算几遍了?”沈立秋来到收银柜前问小姜。

小姜:“领导,我刚算好第一遍,分角太多了,准备算第二遍。”

“已经十点四十,午饭开始摆上来,你先吃饭,可以边吃饭边点,先熬三天,三天后就闲下来了,到时候还忙,再招一个和你换班。”沈立秋能出现在收银柜前面,除了询问小姜的工作,还有公婆几人出去逛没回来的原因。

他们吃完早饭在食堂逛了一圈就说出去走走,等吃午饭再过来。

婆婆问晚饭和午饭是一样的吗?

她回答差不多,午饭比晚饭丰盛些,婆婆说中午在食堂吃过午饭,打点饭菜回家当晚饭,晚上就不继续待着了,外公外婆走着累。

外婆无情拆穿是她这个当妈的累,不爱出门,让她在外面待一天都待不住。

沈立秋很能理解婆婆的心态,的确,她们喜欢待在家的人,在外面待上一天非常煎熬。

婆婆要打包,她没见婆婆带饭盒,食堂正好有新饭盒,可以给婆婆打包带走。

收银的位置,看食堂收入如何,如果三天后也还行,她准备再招一个和小姜换班。

总让小姜大早上来,大晚上回家也不好。

领导都让吃饭了,小姜去打饭,她还得边吃饭边登记大家的午饭钱。

沈立秋七八点吃的早饭,还不饿,打算等公婆回来一起吃午饭。

说起来,她的东哥在哪?

沈立秋去找杨东,看见他一个大高个坐在角落里削土豆皮。

她看见杨东,杨东也看见她了,在她误会前先解释:“立秋,是我自己想帮忙的,师傅们叫我不用做,我闲着也是闲着,帮忙削几个土豆。”

“你是不用做,我又不给你工资,这个削好跟我来趟办公室。”会计办公室和领导办公室都不是新建,是租了旁边的小房子。

杨东削好一个土豆,洗干净放在筐子里,跟沈立秋去办公室。

沈立秋坐在自己的老板椅上,让杨东给她捏肩膀。

“我以为立秋你找我有正事。”杨东手上给沈立秋捏肩膀,说道。

沈立秋:“你闲着就来给我捏肩膀……谁叫你跑后厨削土豆,给我捏肩膀不是正事,削土豆是正事?”

杨东:“不见大领导人影,上哪给大领导捏肩捶腿。”

“好啊,你都开始挖苦我了,给我捶腿。”沈立秋把腿架在椅子扶手上。

她的老板椅宽敞,能坐下她和杨东两个人,把腿架在扶手上并不困难。

杨东把她的腿从扶手上拿下来:“立秋,你别生气,削几个土豆而已,食堂是你的,我干点活没什么。”

“就你好欺负,我付出大把钱为什么?为了不干活,只有你,在家干活还不够,到食堂上赶着干活,我都心疼了,喏,刚才坐够小板凳了吧,宽敞的老板椅给你坐。”沈立秋起身,把椅子让给杨东。

杨东不想坐:“我刚才一直坐着,不累,你坐好了,我不坐。”

“让你坐下就坐下,要我说几遍?”

“立秋,你别对我这么凶,我坐就是了。”被凶了一句,杨东终于肯坐下。

沈立秋给他捏肩膀:“当老板的感觉好吧。”

“我没有老板命,只能感觉你忙你累,感觉不到坐老板椅的舒服。”

“还是我男人体贴我,知道我忙我累,别人以为我就是个只会动嘴皮子的领导。”

“你太懒了,说你不上心,你立了各种规矩,食堂被你管得井然有序,说你上心,你的确只花钱和动嘴皮子。”杨东说完被捏脸。

沈立秋捏他的脸:“原来你对我有这么多意见,我伤心了,我不光动嘴皮子,还动脑子,我花钱我是老大,我当领导最大的动力是以后躺家里不干活,钱也能源源不断进我口袋里……我看你是皮痒了,晚上回家收拾你,居然对领导有意见。”

“立秋,别捏我的脸了,我没意见。”杨东求饶。

沈立秋不捏他的脸了,下巴枕在他肩膀上:“我不是阻止你干活,我自己闲得无聊也会干点活,你知道我刚才找不到你多着急,看见你待在食堂角落里削土豆皮,气不打一处来,亏你能安心待在小角落里削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