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节(1 / 2)

十国帝王 我是蓬蒿人 3279 字 2023-11-21

夏鲁奇在云州灭杀鞑靼战士数万,令鞑靼部元气大伤,只不过没有将其灭族而已,往后在草原上,鞑靼部顶多算个中等部落,几乎没甚么可能发展壮大,在数百年后成长为危害边境的罪魁祸首了。

至于巴拉西此人,虽然其罪颇大,但到底是鞑靼部首领,为了安定草原人心,李从璟没有下令处斩,让夏鲁奇将他押解洛阳,日后随意给些富贵安置便是。

军报上言,夏鲁奇在解决完云州的战事后,就立即动身去了仪坤州。彼处,李彦饶率领的卢龙军并及支援过去的侍卫亲军,正与契丹鏖战。

不同于云州战事干脆,仪坤州的战争,局面颇为僵持。到底因为契丹是国家而非部落,文明发展的程度不一样,又且军力颇大,不那么好对付。

不过李从璟却也没甚么好担心的,让夏鲁奇先定鞑靼部,再赶往仪坤州,本就是既定之策,相信耶律德光在得知石敬瑭、巴拉西相继败亡后,也不会有多大决心跟唐军死磕到底。按照李从璟的估计,战争持续多久,不过取决于耶律德光收服仪坤州的决心,和夏鲁奇带领唐军在战场上取得多大优势。

这边,殿前军在灵州停留的时间不长,大战之后稍作休整不可避免,但也不能耽误向凉、甘、肃进军的时机,以免让吐蕃、回鹘坚固防线。另外,李彦超在南线的攻势颇为顺利,一路高歌猛进,正待按照原定计划,与孟平合军共击河西。

李从璟倒是想去河西、西域看看,“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度玉门关”,他也想见识见识边塞、戈壁、大漠的风情,寻一寻霍去病封狼居胥的遗迹,找一找楼兰古国的传说……

不过这些终究只能是想想,自古以来,从来没有中国之君亲临河西、西域的。彼处太偏僻,道路太狭窄,关山太险要,距离洛阳也太远,君王若是去了,如有万一,恐怕连回都回不来。纵然李从璟不惧,群臣也不会同意,万一宵小作乱,对国家百姓更是灾难。

这世上本就没甚么人是能随心所欲的,便是君王也没有太多自由,说到底大家都身在各自的牢笼,对于笼子外的风景,远远瞧瞧也就罢了,不必太过当真。

李绍城则在抓紧时间整顿朔方军,此战损失惨重,伤员该治的要治,该退的得退,军中缺额如何补充,也有讲究。除此之外,相关烈士陵园的修建也很迅速,论功行赏之事更是不在话下。

等到纪念此战的烈士陵园修好,李从璟寻了个时间,带领军将众人去好生祭奠了一番。

灵州城周边地势平坦,陵园也就建在平地中,除却周围的林子,没甚么修饰物。承袭李嗣源之风,李从璟性尚简朴,军中也不讲究奢华装饰,陵园就更是如此。石阶石栏石碑,俱是简朴厚重的风格,金戈铁马之气外,带着些苍凉的意味。

祭奠当日,数千朔方军甲士在陵园之前列阵,在林中不息的秋风里,饮下敬畏国家英雄的烈酒。对于他们这些边军将士而言,战争就是自己的影子,总是不离左右,马革裹尸并非惨状,而是一种奢望,许多一生戍守边关的将士,在大战中战死后,连裹尸布都没有,不被一把火烧掉尸体,能有个坑入土为安,都是莫大的幸事。

数千块石碑,数千个姓名。他们活着的时候披甲执锐,列阵迎敌、冲阵、厮杀,活着在军阵里,倒下也在战阵中,如今他们死去之后,依旧队列齐整,庄严肃穆。他们是保家卫国的英雄,他们抛家舍业,把一生与一身都献给了这个国家,留下的是一个个悲欢离合的故事,一个个倚门而望的娘亲,一个个独坐空房的娘子。英雄不应该被忽视,所以李从璟在石首县修建第一座陵园时,就没有将阵亡将士的名字写在一块石碑上,而是让他们都有自己单独的丰碑。

活着的时候,国家有你们的位置,死了之后,国家仍然有你们的位置。这是李从璟给大唐将士的承诺,也是维护他们尊严的最起码保障。

李从璟要用这样的陵园,去告诉世人与后来人,战争是何种模样,太平是何种模样,保卫他们的大唐将士是何种模样。

每个战士背后都有家人,现在,他们的家人可以在陵园中,找到他们的名字与位置,去祭奠他们,记住他们。

在家属三三两两走进来,用食物、烈酒与哭声填充空荡而又紧凑的陵园时,李从璟迈步离开。哪怕是已经为君数年,哪怕是见惯了沙场生死,他仍旧不忍去看这样的画面。

走出林子,还未上马,李从璟被不远处的吵闹声吸引了注意。他抬头望去,就见一个老汉在一名小娘子的搀扶下,拦住了一名小校,泪流满面的在说着甚么。老汉不停试图拜下,而小校在不停阻拦他拜下,双方拉扯在一起,有些挡路。左右维护持续的军卒本该驱赶老汉,却不知为何,都有些迟疑。

“去看看。”李从璟示意丁黑。

丁黑走过去不久就快步归来,跟李从璟回报了眼前的情况。

李从璟稍作沉吟,“把人请过来。”

他让近卫们离开道路,站到道旁来,此时往来祭奠的百姓有很多,他不想阻塞了通道。在道旁空地上等了片刻,丁黑把老汉与小娘子请了过来。老汉的腿脚有些微不便,走路时有些簸,不过豆蔻之年的小娘子一直试图搀扶他,却总是被他推开,从他坚硬的神色中可以看得出来,老汉性子倔强,不想被当作需要照顾的对象。两人麻衣布衫,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老汉头上有些许白发,而小娘子鬓角的发丝有些发黄,可见不是富裕之家。

“我听人说,老人家拦着军校不让走,是要对方答应你入伍?”李从璟微微弓着身,面色和悦,“老人家这个年岁,却是已经过了从军的时候了,为何执意如此?”

李从璟着的是黑袍,装饰简单,老汉看得出他地位非常,却不知眼前的便是大唐皇帝,因为李从璟事先交代过,所以左右也没有人告诉他,听了李从璟的话,老汉擦了擦眼角泪痕,再拜,声音却还是抑制不住颤抖,“禀将军,老汉早先便是军伍中人,只因受了些伤,这才不得已归乡休养。不瞒将军,老汉而今也不过不惑之年,军中将校,颇多老汉这般年岁者,老汉自认上了战场,还能为国杀贼。”

这样的执念让李从璟微微皱眉,他稍作寻思了一番,大抵想到了某种可能性,便温声问道:“老人家执意再入军伍,可是家中有人,埋在了这烈士陵园中?”

这话从李从璟嘴里说出来,立即让老汉情绪崩溃,他再也站不住,噗通一下拜倒在地,以头抢地哭得撕心裂肺,如同一个找不着家的孩子,“请将军垂怜!若能让老汉再入军伍,上阵杀贼,老汉来世做牛做马,再来报答将军大恩大德!”

老汉这一拜一哭,不禁让李从璟有些错愕,更是引得他身旁的小娘子也跪下来,低头哭泣不已。

李从璟费了很大力气,才将老汉扶起来,叹息着道:“老人家心中有事,不妨跟我说说,若是能帮忙一二,在所不辞。”

“将军果真愿意帮忙?”老汉抬起老泪纵横的脸,眼中充满了意料之外的希望。

“老人家但说便是。”李从璟颔首道。

老汉到底是从军过的人,到了这等时候,再看李从璟身旁的阵仗,大抵也能知道对方身份非凡,说不定真有能力让他如愿,于是不再有所保留,拉着李从璟的手说起前因后果。

“正如将军所料,老汉家里的那小子,这回没在了沙场之上……但将军有所不知,老汉家那小子,本来并无从军之念,他是个读书人,是一心想要考取功名的。在他从军之前,他就通过了洛阳学院的选拔,能够进入洛阳学院就读。将军理当知晓,洛阳学院是何等地方,只要他去了,学成之后便是九品官身……是老汉一直逼着他从军入伍,他这才不得不舍弃了大好前途,到关塞戍边……”

老汉涕泗横流的诉说着,脸上充满懊恼与悔恨之色,“不瞒将军,实际上老汉之所以归乡,非是老汉所愿,而是在军中犯了错,被军中驱逐。早年间老汉也曾戍边杀贼,斩杀许多蛮贼头颅,因功累迁队正。乍然被逐,心中着实不忿,但更多却是不舍,这才没日没夜饮酒买醉,不事劳作,还逼着家里那小子从军,就想着有朝一日,他能在军中出人头地,把老汉丢掉的尊严都找回来,让左邻右舍与乡亲都知道,我老吴家不是一家窝囊废……”

老汉断断续续的说着,李从璟一直在凝神细听,没有去打扰,“是老汉太过固执,也是老汉自个儿太过没用,才想要让自己的儿子替自己还债,替自己走自己未走完的路,全然不曾念及他的想法……”

“自打那小子从军之后,老汉就再没饮过一口酒,老汉心里懊悔啊,因为实在是太过对不住他。可老汉心里也有期盼,盼望他能够杀敌建功,能够衣锦还乡,让大伙儿都羡慕,让老汉在左邻右舍面前也能抬起头来。老汉还想,等到那小子归来的时候,能看到老汉将地里的粮食打理得井井有条,也能心里宽慰一些,也能意识到他阿爷对他的愧疚。老汉一直盼着那天,盼着盼着,也就不想他再立功受赏了,只觉得他能活着回来就行,能看到他阿爷重新活成了人样,哪怕他从来没对老汉要求过甚么,但老汉也想让他知晓,他的阿爷不是个没心没肺的窝囊废,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

“可谁曾料想……谁曾料想,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再也没有了。左等右等,等到的不是他归家的消息,而是战死沙场的噩耗。白发人送黑发人,老汉之前都是在干甚么啊……他再也没有机会去洛阳了,老汉也再没机会让他知道,老汉心里对他的愧疚……”老汉已经哭成了泪人,苍老的身躯在不停颤抖,但他忽然一把擦干了眼泪,挺直了腰杆站直了身体,对着李从璟深深一拜。

而后老汉目光如铁:“听闻王师要进军河西,所以老汉要再入军中,跟随大军征战,手刃蛮贼为我儿报仇!即便不能杀贼,不能为我儿报仇,但老汉至少要让我儿在天之灵知道,他阿爷重新活成了人样。最不济,他那些从未说过口的话,那些对老汉的期望,老汉得让他知道,虽然他没说,但是老汉都知晓……”

李从璟看着眼前的边地老汉,一时不能言语。

“将军!”老汉见李从璟不表态,还以为李从璟不答应他的请求,于是再度拜倒在地,声音如泣如诉,“即便不能杀贼,哪怕只是戍边,老汉也要再入军中一回。我边军父子,子承父志,世代为国戍边,不论功劳与否,都该同在军中,同死沙场……”

李从璟心头震撼,再度将老汉扶起来,叹息道:“老人家一片赤诚,我岂能不顾?只是不知老人家的儿郎,叫甚么名字?”

“他叫吴生!吴钩的吴,生死的生!”老人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挺起了胸膛,倍显荣耀。

“吴钩的吴,生死的生,吴生……吴钩战沙场,与敌争生死,吴钩复关山,何论生与死,老人家……边地父子,实在是可歌可泣!”

……

灵武县,城郊某处荒地,有女席地屈臀而坐,面对一河秋水,吹响了嘴边的羌笛。

湛蓝的苍穹总是浩远,流荡的白云依旧悠悠,身前的贺兰山直入云霄,远处的黄河水奔流不息。

天地间的人啊,在山川与岁月面前,总是这样渺小。人姑且这样渺小,何论人的那些悲欢离合,除了身在其中的人,又有谁能体味其中刺痛心灵的艰涩?

羌笛的声音婉转悠扬,经久不息,它萦绕在人的耳畔,触动着人的心弦,让人哪怕是从梦里醒来,也能深味其中的辛酸苦辣。

羌笛声渐渐小了,到最后微不可闻,它终于离开了小娘子殷红的唇,因为小娘子已经在掩嘴抽泣。秋日里渐少的飞鸟,草木间早已踪影全无的彩蝶,可曾看得到小娘子脑海里漂浮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