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超跟孟平为先锋,先行一步去攻打襄平、昌黎,李从璟在营前相送。起初李彦超言大军兵分两路,实则在其自身攻昌黎,孟平攻襄平的情况下,大军已分成三路。此种安排并无不妥,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两军“意气之争”。
李从璟并不担心昌黎、襄平不能克,甚至不担心平州城不能克,他所忧者在于平州城攻克之后,大军能否守得住这块失而复得之土地。
如今莫离已去渤海,卫道尚且身在幽州主持诸事,李从璟身边可为其出谋划策之才便只杜千书一人。然杜千书少涉军旅,其所长不在征战,而在政务。杜千书天才不及莫离,经验不及卫道,年纪尚轻,虽在契丹时有所磨练,心性坚韧,见识和思维皆不差,但要成为李从璟左膀右臂,还有待时日。
虽如此,行军途中,李从璟依旧和杜千书就往后局势详论了一番,在李从璟抛砖引玉后,杜千书说道:“以百战、卢龙两军军力,又添军帅亲自坐镇指挥,此番要攻克平州不难,难在守土御敌。守土、御敌,是两件事也是一件事。平州前些年才为阿保机所占,获利未多,而今番为军帅所夺,其必不甘心,不甘心便会发兵来夺。其若发兵与军帅作战,必用良将,契丹国猛将无数,其中功勋最为卓著、最为阿保机所倚重者,有八人,堪称八虎上将。”
李从璟前后对契丹了解已然不少,契丹八虎上将之称他却不曾耳闻,此时听杜千书说起,便细问之。杜千书道:“八虎上将,耶律德光和耶律倍姑且不言,余者六人,分别是腹心部大将耶律斜涅赤,司近部大将耶律敌鲁古,北院夷离堇耶律敌烈,南院夷离堇耶律欲隐,北府宰相萧痕笃,军政大臣耶律敌刺。此六人皆乃阿保机心腹重臣,是能独当一面的栋梁之才,他们在阿保机王者未成之际便相随左右,对其忠心耿耿,阿保机每逢亲自征战,必有其中数将相随。”
李从璟前世便知辽国素有南、北二院之制,北院“以国制治契丹”,南院“以汉制待汉人”,以汉奸韩延徽为首的康默记、韩知古等人最先倡导这一体制,只是不知此时这套体制是否已经完善。此时他冷然道:“契丹侵扰幽云日久,这六人既是战功、地位双重显赫之辈,料来手上没少沾染边军和汉人的血!”
杜千书深以为然,此事他是局中人,深有体会,愤然道:“不啖其肉、饮其血,不能消减幽云与此辈深仇大恨!”
然这些都是后话,日后定有战场相见之时,目下李从璟无暇多虑,问杜千书:“这六人可有人驻扎于营州?”
杜千书摇头:“这些人都已是契丹重臣,皆在契丹皇都内,若无重大战事已不会轻易出境。倒是听闻现坐镇营州的契丹将领,似是南院部夷离堇耶律欲隐之子。”
这倒有些可惜。不过如此一来,契丹便纵要救援平州,一时之间也无重量级大将赶到,李从璟就能从容应付。待他安定平州,契丹再发兵,无论领兵前来者何人,他都丝毫不怯。
李从璟道:“若是攻克平州,该如何守土,又如何御敌,司马可有良策?”李从璟已任用杜千书为军府司马,故此称谓。
杜千书思虑片刻,昂扬道:“御敌之道,下官知之甚少,守土之任,军帅但可放心,下官定叫军帅无虞。”
李从璟心知杜千书已有腹稿,只是可能思虑还未成熟,故此不肯深言,也不强求,决定稍后两日,待杜千书谋划妥当再问不迟。
数日无话,待到第四日时,前方有军报传回:孟平、李彦超已克昌黎、襄平两城。
李从璟笑对杜千书道:“两位将军何其急也!昌黎、襄平距离出发之地本有五日路程,今日捷报即至,可见两位将军攻城均不逾一日,神乎其速,不负善战之师威名!”当日说三日破城,是指攻城三日,却不想孟平和李彦超皆是一战而下。
既是捷报,杜千书也高兴,笑问:“捷报虽同至,却不知哪位将军先一步克城?”
李从璟将军报递给他看,“说来也巧,竟是同一时辰。”
杜千书看过之后将军报还给李从璟,“然则昌黎距离稍远,襄平敌军稍多,这高下该如何分?”孟平与李彦超的“意气之争”全军皆知,也非什么坏事,因是杜千书如此笑问。
李彦超攻打的昌黎距离稍远,这是他主动选择,他欲两敌相较取其难者,再速胜之以夸能,不料襄平敌军稍多,让他盘算落空。
李从璟将军报递给军使收起,道:“算是平局。”
中军路过昌黎、襄平时,留下少量驻军守卫、稳定城池,带上李彦超和孟平所部,继续赶往平州城。
数日后,大军抵达平州城下。
作为州城,平州比之昌黎、襄平要雄伟得多,不过李从璟领军以来,攻克的州城也不少,他并不缺乏攻打大城的经验。在进入平州之前,昌黎、襄平之战还未开打时,李从璟就已派遣哨探前往平州城查探情况,根据哨探带回的消息,平州城中守军的确只有三千余,其中有大半是早年跟随卢文进杀李存矩叛唐的老卒。
初,因不满李存矩骄横,又兼莘县会战战事惨烈,晋军伤亡颇重,卢文进的士卒多不愿赶去参战。后其部将擅杀李存矩,卢文进无奈,只得带领部卒叛晋。只是不曾想,回攻新洲,不克,转攻武州,又不克,只得投奔契丹。阿保机自那时便命卢文进守卫平州。
无论卢文进投靠契丹处于何种目的,因其部将杀死李存勖之弟,此时他都不可能投降李从璟,于李从璟而言,平州他必须攻克,是以也不会跟卢文进啰嗦。
抵达平州后,李从璟随即派遣郭威率领君子都前往带方城,军令:阻截带方敌军救援平州城。至于对乐浪、玄菟两城的防范,因其距离稍远,李从璟只是让孙二牛广布游骑监视而已。
这回攻打平州,李从璟准备良久,百战军抵达幽州时,他给李存审的书信中也言明了此项行动,不出意料取得李存审支持。李存审坐镇幽州这些年,未尝没有收复平州的想法,尤其平州守军皆汉卒,更是别有滋味,然终因军力不够未能如愿。此番是李从璟北上真正意义上的初战,李存审没有理由吝啬,辎重和攻城器械的配置都很充足。
以万人攻三千人,李从璟不认为这有任何难度。攻城前日夜,李从璟召集诸将分派攻城任务。
李彦超因不服之前未能在跟孟平较劲时占据上风,上来请战:“末将愿打头阵,若不能克,提头来见!”
孟平无意与李彦超争个高低,却不能不顾及百战军颜面,亦出列请战,“末将请攻第一阵!”
攻坚战不比其他,守军天然占据优势,头阵时因守军防御器械俱都完好无损,士卒精神饱满,所以往往意味着要碰硬骨头,所受伤亡较之后阵要大上不少,且首功便能克城之战毕竟少之又少,往往充当疲惫、削弱敌军的角色,因此但凡攻城战,除非稳操胜券或者立功心切,少有愿带部卒头一个上阵的将领。
李彦超愿争头阵,且不论他是为何,在战场上仅凭这条就能让李从璟满意。卢龙军战力如何,其军貌风纪如何,将领士卒又如何,因是李存审所领之军,李从璟知其不会差,了解亦有一些,但却并不深入。要掌控卢龙军,需得下得卒心,上满将意,此乃李从璟战后之要务。
李从璟笑对李彦超道:“李将军奋勇,卢龙军敢战,昌黎一战已有表现,本帅心知肚明。现平州城近在眼前,决战将启,本帅耳边犹存将军当日‘旦夕可下’之豪言,每每思之莫不振奋,今李将军既请头阵,本帅断然没有拒绝之理。”
李彦超看似粗莽,出战以来处处争先,与孟平和百战军争锋相对,有不分出两军高下不罢休之态势。然则李彦超其人李从璟尚知晓一些,不是鲁莽之辈,否则李存审岂能放心让他作为领军将领,来配合李从璟征战?如此想来,李彦超的举动或许还有其他深意。
李从璟话说完,李彦超精神大振,正欲说什么,李从璟已是接着道:“然百战军初临幽云,全军上下求战之心同样分外迫切,明日平州之战,百战军无呐喊助威之意,有与卢龙军并肩作战之心。既是如此,攻城一战何须分先后,平州只三千守军,我便南北夹击,同时攻城,让其首尾不能兼顾!”
“军令:明日辰时,卢龙军攻南门,百战军攻北门!”
说完,李从璟挥挥手,“诸位将军若无异议,自去准备吧。”
众将来之前对李从璟如何安排明日攻城顺序,心中都有自己的盘算,李从璟如此安排明显出乎大多数人意料,这些人面面相觑,与那些预料到李从璟会如此决定的将领,齐齐抱拳应道:“我等谨遵军帅军令!”
第226章 十年国辱自今雪,永无休止的战争(八)
从中军大帐回到自己的营帐,李彦超同样召集部将安排明日攻城任务,诸事议定之后众位部将散去,唯留一人。此人年纪与李彦超相仿,难得眉宇间气质都有几分相似,不是别人,乃李彦超亲弟李彦饶。
帐中已无人,李彦饶寻一处坐下,放松了身子,望着李彦超轻笑问:“明日攻城,南北门同举,卢龙军与百战军不分主次,李从璟如此安排,大哥以为如何?”
李彦超没坐,在帐中来回踱步,右拳无意识的轻击左掌,寻思片刻方道:“见到军帅之前,我确实担忧他对百战、卢龙两军分而视之,毕竟百战军乃军帅根基,起初不过区区三千人,转战逾年,历经数次大战,方有今日之相,军帅岂能不亲之信之?卢龙军则不同,与军帅素无瓜葛,便连协同作战也无,军帅北上击契丹,但逢大战恶战,会否怀有偏心,把卢龙军用作刀子使,苦活累活卢龙军来做,甜头让百战军,如何能不叫人担心?父亲身体每况愈下,如今李从璟忝为幽云防御使,日后接替父亲坐镇幽云已是明事,到那时卢龙军在幽云是何种地位,让人忧虑。”
与李彦超五大三粗的外形不同,李彦饶风度容貌俱佳,有翩翩公子之态,他笑道:“正因此,进入平州前我才建议你,但有战事不妨争先,但有难事不妨揽肩。平州守军不多,攻打看似简单,实则并不易取,头阵之责必致不小伤亡。但李从璟今日军令,无疑是将头阵之事抹去,将艰难平摊到了百战、卢龙两军身上。既如此,大哥以为李从璟如何?”
李彦超沉吟道:“军帅此举自然公正。不仅如此,前日攻昌黎、襄平之战,军帅之令亦无不妥。就目下而言,军帅对百战、卢龙两军,似是一视同仁。”
李彦饶点头,“若是李从璟此番有意给卢龙军甜头而让百战军吃苦,我反倒是会疑其不安好心,但他双手端平,我已无疑虑。”
李彦饶此言甚为符合李彦超心意,他道:“大战在即,且战且看。攻平州是场大战,平州攻下后更不缺大战,你我早做准备吧。”
李彦饶起身,告辞离帐。
李从璟从梦中醒来时,天色尚早,他起身穿衣着甲,掀帐走出大帐。抬头望见夜空深邃如海,点点繁星如萤,一阵夜风从他身旁掠过,有些凉意。大营中灯火通明,顶顶营帐星罗密布,一眼望去如一幅铺成开的巨大画卷,有朦胧模糊的炊烟在其间袅袅升起。一队巡逻军士从李从璟身旁经过,将士们停下脚步行礼,见李从璟没有指示,又迈步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