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1 / 2)

十国帝王 我是蓬蒿人 3012 字 2023-11-21

“有公子派的人指引,都已熟悉了。”彭祖山道,言辞对李从璟不乏恭敬。

李从璟点点头,道:“我若以彭大哥为军使,主持练兵之事,彭大哥何以教我?”

李从璟这是在问对了,彭祖山心知自己须得拿出练兵纲领出来,好在他这几日已有了腹稿,加之他本就精通练兵之事,是以不急不缓道:“练兵之要,以教戒为先,而以耳目、胆气、队列、体力、拳术、技艺等科为主体,行耳、目、手、脚、心之事,日行不辍,方有强兵。”

这一番话看似简单,实则非精通兵法之人不能总结出来,李从璟颔首,示意彭祖山继续往下说。

彭祖山接着道:“教戒为先,所谓‘教’,便是‘教之以礼义,诲之以忠信’,使军士上识其主,下识等级,忠于其主,服从尊卑;所谓‘戒’,便是‘戒之以典型,威之以赏罚,使人知劝’,使军士遵守军纪军法,知晓什么可以为,什么不能为。”

“就训练科目而言,兵种不同,科目稍有差别。此事说来简单明了,但要军士日日操练,精益求精,却是颇难,关键在于主帅之督促,在于赏罚之鞭策。其中,练兵之法,莫先练心,人心齐一,则百万之众,即一人之身……”

彭祖山洋洋洒洒,娓娓道来,就练兵纲领之事,便说了足足半个时辰。最后,彭祖山总结道:“兵之强在练,孙子练兵,可以折冲销敌,乃鸣鼓会军,终于助吴国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伐于越,使吴国成为春秋最后一个霸主。公子若能严肃练兵,假以时日,三千之卒,尽皆勇悍善战之辈,则大军所向披靡,天下少有人能与百战军争锋!”

彭祖山话说完,李从璟沉默了许久,抬起头,却已目露精光,他走出将按,到彭祖山面前,长身而拜,“我欲以彭大哥为百战军副将,操持三千百战军训练之事,彭大哥若果能践行方才所言,他日征伐有成,必不负彭大哥之恩!”

李从璟的举止让彭祖山有一时错愕,瞬息之间,彭祖山连忙扶起李从璟,注视着他的眼睛,认真问道:“公子果真意欲以彭某之法,训练百战军?”

“为何不可?”李从璟反问道。他知道彭祖山担心的是什么,时下天下节镇林立,然各镇将军练兵,莫不求战力速成,好做征伐,因而训练起来,长技艺,而弱系统。而彭祖山的练兵纲领,却要求“教戒为先”,期间更是包含“天晴则操练士卒,下雨则习读诗书”这些内容。总之一句话,彭祖山的练兵纲领,不仅要求练兵系统全面,而且会搞文化和思想道德教育,这是目下天下节镇基本都不会涉及的层面,尤其是后者。

李从璟道:“天下久经征伐,人口锐减,良家子难觅,是以各军多有流氓、亡命之徒,百战军亦不例外。这些军士纵然能逞一时之勇,使大军在某些时候战力顽强,但其桀骜难驯,背主弑将的情况屡见不鲜。若不能改造他们,这样的军队,我宁愿不要!”

彭祖山道:“可公子可知,要如此训练军队,必定分外艰难,困难重重。末将此法,便是老将军都不尽用,公子可想好了?”

李从璟笑道:“大丈夫有所不为,亦必有所为。以此法练兵,必得罕见精锐,彭大哥何必迟疑?”

其实彭祖山的练兵之法,并不超前,这是很多先贤在兵书中都有论述的。只不过这位儒将想要将其都实现而已,这可以说他是书生意气。但彭祖山没想到,他碰到了一个来自后世,知晓这其中利害的李从璟。

二十世纪,红军百战不死,长征路上,八万人只剩下两万多人,却战力犹存,稍有军事常识的人就知道,这是多么大一个奇迹。放在任何一个时代,一支军队伤亡过半,又在东奔西跑的路上,还不是政府军,那剩下的人不给你跑光才怪。

李从璟崇敬那样一支军队,虽然他知道因为时代的原因,他无法复制这样一支军队,但他想努力一把,做到在这个时代,能够做到的极致,去无限接近这支神话一般的军队!

有了这样一支军队,乱世求存,方有保障;争雄天下,方有资本。

彭祖山沉默了半晌,后退两步,对李从璟深深一拜,起身时长叹道:“公子之志,末将今日知之矣!”

第40章 晋王令

自百战军出征神仙山回营,时间已经过去十几日,原本缺乏的兵源,在经过神仙山、偏远乡民、淇门四大族人员的补充之后,兵源空额差不多已经补齐。

也就是说,如今的百战军,编制已经圆满,正式有了三千之数。不过就在这时候,李从璟却收到了一封,可以进一步增加兵员的信件。

如何将百战军打造成一支,能够无限接近百战不殆这种标准的军队,是李从璟很早就开始思索的问题,这个时间甚至可以上溯到他刚来到这个时代的时候。除了严格的军事训练之外,在信息情报体系、武将培养等方面,李从璟都有一些设想。

当然,作为一支军队的主帅,李从璟本身的军事才能如何,甚至包括说政治才能如何,都将决定百战军能否打赢一场场战争。在这方面,李从璟从未放松过对他自己的要求,除了知识,在思想、性格方面,他也一直都保持在一个“修炼”的状态。

为此,李从璟将百战军的建设分为四个方面:士卒建设;军队建设;将帅建设;外部建设。

其实要真正训练一支强军,说难也难,说不难却也不难。李从璟要保持百战军的训练热情,除了思想教育、相互竞争这些虚无的东西之外,还得有些实际的奖罚。而这个,就离不开钱。甚至包括说作院里兵甲打造,都离不开钱。

针对这点,李从璟本可以按部就班,因为晋王是会发饷的,但对于拥有高期望高要求的李从璟来说,晋王调拨的那点饷银,明显不够用。

兵贵精不贵多,三千百战军既然已经满员,再增加多少兵员对李从璟来说,就显得有些鸡肋。在李从璟犹豫要不要为新兵员跑一趟的时候,晋王派了使臣下来。

来人李从璟非常熟悉,是李绍荣。就是那位在魏州城外点醒李从璟,让他认识到吴靖忠真面目的武将。

李从璟将李绍荣迎进军营大帐,李绍荣没有多少客套话,首先递给李从璟一纸晋王命令。

这道命令,不是让李从璟对梁征战,而是让他对付潞州。

李从璟将命令读完,李绍荣已经开口,道:“潞州节度使本是名将李嗣昭,前些时日大军进攻镇州,李老将军不幸殉国,晋王便让其长子李继俦继承其位。因秉性懦弱,李继俦被他二弟李继韬发动政变囚禁,并自请统领潞州,当时晋王正在征战,无暇理会此事,只好任命李继韬为潞州留后。泽潞原本设置的昭义军,也改为安义军。李继韬虽然顺利窃位,但难免心中不安,已经开始逾矩扩充军队。”

李从璟沉吟不语,他在等李绍荣继续往下说。

李绍荣继续道:“晋王的命令李将军也看见了,想必心中已经有数。晋王的意思很明白,李继韬趁晋王南征,窃据高位,是为名不正言不顺,更是奸佞行径,晋王本欲亲自讨伐。但一来晋王已经同意其为留后,无故不好妄起兵戎;二来,现晋国上下都在请晋王称帝,晋王一时脱不开身;三来,潞州弹丸之地,晋王和大将都在忙于对梁之战,无暇他顾。”

“有以上几者,晋王遂将潞州之事交到李将军手上,让李将军密切注意潞州一举一动,并行限制掣肘之事,若是潞州有出格举动,李将军有便宜行事之权。此事甚为机密,望李将军慎重。”

李从璟将李绍荣的话在脑袋里消化了一遍,立即就明白了李存勖的意思:李继韬这鸟厮的行为让我很不爽,但我现在没空理会这种小角色,你去给我看着他,找着机会就好生教训他。

对李继韬,实际上李从璟是知道一些的,这厮后来叛晋降梁了。

李从璟问李绍荣,道:“晋王之意,若是潞州有变,末将要领军征伐?”

“目前不可明目张胆征伐,毕竟李继韬没有大罪,晋王须得考虑天下悠悠之口,但征伐以下之事,李将军都可为之。”李绍荣眼中闪烁着阴谋的光芒,“而一旦潞州事变,李将军有全权处理之责,务必使潞州不能为祸大局。”

李从璟有些犯难,他虽然知道李继韬会叛,但却不知其何时叛,遂道:“百战军短时间要进攻潞州,只怕力有不逮。”

李绍荣微笑道:“百战军兵马三千,两千都是老卒,本身就是成型已久的战力,虽有一千新卒,却也不是很难消化的事,李将军过谦了。”

李从璟没有再说什么。

眼下,如何将潞州之事处理得好,已经成了百战军第一份考卷。

李绍荣交代完相关事宜,休息了一阵,随即就回去了,速度倒是很快。

李从璟暗自琢磨了许久,脑海中渐渐有了清晰的轮廓:眼下百战军融合还不到位,新卒战力未成,不适合冒然征战,而潞州一时也没有大的动作,所以也不应该立即去征伐。也就是说,目前李从璟还是要以练兵为重中之重,顺便加强对潞州监视,并做一些小动作去限制潞州。

而一旦时机成熟,就是两军决战之时。

念及于此,李从璟又将今晨收到的信翻出来,这是一封私信,但信里所说之事,李从璟觉得可以去办了。

处理完今日手头的事务,时辰已经不早,吃住都在镇治的李从璟,罕有的换了一身常服,不带亲卫,独自一人出了军营。

黄昏将近,夕阳如歌,马蹄以一种特有的节奏,敲打在阳光铺成的地毯上,清风微拂,倦鸟知返,李从璟长舒一口气,感到一阵不常有的轻松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