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2 / 2)

董慈鸣金收鼓站起来准备下床去榻上睡觉了,就听见了一阵低沉磁厚好听的笑声,董慈呆了一下,心说这笑话搞笑死,她听过一百遍,没一遍能笑一笑,她一直没能理会精髓之处,现在领会了,因为它让伟大的始皇陛下笑出声了。

不管怎么样,这下高兴了罢,董慈正舒了口气,就听这个好听的声音问出了一句话,“香蕉是什么?”

董慈绝倒,心说你都不知道香蕉是什么,那你笑什么,你不知道香蕉能知道香蕉皮么!

董慈握了握拳头,磨了磨牙,连气都生不起来了,“甘蕉,甘蕉!南边蜀地也有,说不定这次李太守就带着甘蕉给你进贡来了。”

赵政看着董慈好一会儿,这才应了一声,“哦。那一点都不好笑。”

董慈有力无气地摆摆手,心说跟赵小政聊天,还不如跟兴平辨道来得高兴,说起来秦真的亲事一推再推,好歹是定在了这个月,最近朝局平稳,估计能成了。

董慈要下床去,赵政开口道,“你可以把文简搬来床上批阅,我现在还不想睡。”

主子不能睡,她这个做奴婢的岂能睡,赵小政特意告诉她,明明白白就是这个意思了,董慈是个聪明人,她懂的。

以前董慈看有些帖子上有些妈妈很痛苦地抱怨熊孩子就是不肯乖乖睡觉,这苦处她倒是提前体验了一把。

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了,董慈抬了个小案几搁在床上,把竹简摆在一边,就开始用朱笔批阅了起来。

只是董慈高估了自己的体力,她白天研究古籍已经研究了一整天,晚上又跟赵小政斗智斗勇,批改文简得专心专注,费脑子得很,董慈改着改着就泛起困来,在头点了三五下以后,意识混沌脑子给这些律法搅成了一团浆糊,勉强又坚持了一会儿,实在是撑不住了,就转头迷瞪瞪地朝赵小政道,“不行了,我太困了,我先趴一会儿,公子你先自己玩会儿,一刻钟,就一刻钟。”

说一刻钟都是骗人的,她这一趴定然得趴到明早清晨了,董慈说完脑袋搁在案几上,就舒舒服服睡了过去。

赵政搁下手里的文书,看了眼外面的夜色,索性将董慈轻轻抱起来放平了躺好,见她闭着眼睛脑袋在被褥上拱来拱去想拱起个高点来,眼里就流出笑意来,她这么睡着也不舒服,赵政索性伸手将她的脑袋移到自己腿上放好,轻轻拍着她的手臂肩背,等人安安分分睡熟了,这才翻开案几上的文简批阅起来。

董慈这一睡就睡到了第二日清晨,醒来的时候赵小政已经练剑回来了。

董慈在赵小政床上醒来的次数已经很多了,她都麻木了,连案几都还搁在床上,旁边装着朱砂墨的墨台已经干空了,董慈随手翻了两卷,又将竹简全部翻了一遍,发现全部都已经批阅校核过了,董慈顿时高兴了,律法陛下比她精通多了,兴平可是有福气了!

宫娥们正服侍赵政更衣换上常服,董慈忙下了床跑到赵政面前,恭恭敬敬行了个大礼,笑道,“谢谢公子,哈哈……”

赵政看了眼笑得见牙不见眼的董慈,开口道,“别高兴得太早,我是有条件的。”

董慈忙不迭的点头,赵政吩咐道,“韩国派了个使臣过来,说是要在泾阳修一条利国利民的水渠,你即是懂水工坝事,便跟我去看看,此事事关重大,他若当真有实力,此事也当真有利可图,方可允之。”

董慈闻言浑身一震,接着整个人都激动了,心说这个使臣肯定是郑国!

蒙骜奉命帅军攻打韩国,势如破竹,连取成皋、巩等数城,董慈原本就算着郑国应该要来了,她还以为自己要下一次才能见到这位与李冰齐名的水利专家了,没想到他果真来!

韩畏秦,遂派水工郑国入秦,献策修渠,以图消耗秦国人力,削弱秦国的军队。

这就是有名的‘疲秦之计’,主人公就是韩国使臣郑国!

董慈压着心里的激动,忙点头道,“好好好,咱们什么时候出发。”

董慈想到李冰,忽然福至心灵,忙又问,“公子,李太守不是要来面君了么?现在到哪里了。”

赵政知道她与李冰认识,听她问倒也不奇怪,便回道,“再有十日就能入咸阳城了。”

这真是天公作美,董慈整个人都激动了,她有个设想!

她认识李冰,今天再认识下郑国,然后她可以介绍两位伟大的水利工程师碰面,两人都是水利工程的巨匠泰斗,聚在一起交流研讨,一定是一场跨越国界的学术盛宴,就算不能创造出什么,但这情形光是想想就让人激动不已了。

赵政要出去,董慈忙跟上,拉了拉赵政的衣袖,压着激动问,“公子,十日后你能不能把李冰引荐给郑国。”

居然是直接就说出了这个使臣的名字。

赵政垂头看着激动之色溢于言表的董慈,问道,“介绍他们认识做什么?”

董慈语速飞快,极力推销,“公子想想,两位前辈凑在一起,一定能碰撞出许多火花,感觉一上来,指不定就能创造出什么了,水利工事都是利在千秋,万一当真有什么新发现,那可是造福全人类。”

赵政:“……………”这理由当真大公无私,他无处辩驳。

第36章 .我在秦朝修宫殿

郑国千秋业, 百世功在农。

在见到郑国之前,董慈先见到了章台宫。

自西犬丘开始,在长达六百九十多年的秦国历史中, 历任秦王随着内部经济发展和政治形势走向, 不断地主动采取措施, 把都城从一开始的西犬丘一路向东迁移, 依次迁至秦邑、汧城、汧渭之会、平阳、庸城、泾阳、栎阳, 总共历经了九都八迁,直至秦孝公时期, 定都在了咸阳。

每一次迁都秦王们都会修建王宫, 而且都修得十分雄伟壮丽,早在秦穆公时期,就有人感慨过雍城宫殿的恢宏浩大,‘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 亦苦民矣。’

古都雍城尚且如此,更勿论强秦之后修筑的宫城咸阳宫了。

自秦孝公迁都咸阳开始营建咸阳宫,之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除了内宫内政常用的宫殿外, 历届秦王还逐步扩建了兰池宫, 水景离宫,西北梁上的梁山宫, 北面甘泉宫, 上苑初宫等等, 这还是史书上有记载的,没能记载在册的还不知几繁多。

等嬴政统一六国之后,又相继修建了六国诸侯宫殿,宗庙、信宫、灵渠、驰道、兴乐宫等等。

加上未建成的阿旁宫,秦国乃至秦朝,前后在关中地区修建了离宫别馆三百多座,广义上来说,咸阳宫总面积可能相当于后世长安城的近百倍。

近百倍是什么概念,天[朝第一宫“故宫”乘上两千,大约就等于咸阳宫的占地面积了。

如此恢宏浩大的规模,说是空前绝后也毫不为过,抛开劳民伤财这一条,仔细看一看秦国宫殿的发展史,就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因为从秦穆公开始,到秦景公、秦厉公、秦献公、秦孝公,再到秦惠文王、秦昭襄王,乃至于最后的秦始皇嬴政,期间总共历经三十七位君王,其中九成以上的秦公秦王都对秦国有建树有贡献,甚至一大部分都是能载入史册、声威赫赫的明君。

这些一代接一代励精图治,一步步将秦国治理成六国谈之色变的强秦的秦王们,比之其他六国的国君,素日里吃穿用度也不见得有多奢华讲究,却个个都对修筑王城宫室抱有极大的热情,就连嬴家最为天真烂漫的昏君小皇帝胡亥,继位以后吃喝玩乐享受人生之余,也不忘记继承老爹的志愿接着修阿旁宫,翻修望夷宫兴乐宫等等。

虽然频繁迁都是修筑宫殿的原因之一,但纵观天[朝历朝历代,董慈还真没见过比这家子更热衷于修建王宫建筑的皇朝宫室。

除却短命得估计没来得及发挥家族爱好的安国君嬴柱,基本上其他每个秦王都喜欢占地盘。

有些宫殿修了一辈子也不一定住得上一回,说不定还没等建好人就挂了,可这些英明神武的秦王们却死活非得要占,非要修,这里踩踩占一片,那里踩踩占一汪,我不行了儿子接着建,儿子建了孙子再扩建,总之不管以后住不住吧,有条件先圈到脚底下霸占起来开心开心,旁的以后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