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节(2 / 2)

这处陵墓的地形和建筑布局,类似于古代荆州的建筑布局。四方开门,门外立天阙,神道两侧有石人石兽等石像。

堂堂帝都气象,堪称气象宏伟恢弘。

看来这里的确是南平王的陵寝,而且陵寝的主人只可能是高从海或者高保融。

南平的开国皇帝高季兴,在位只不过五年而已,而且建国时南平地域狭小,百姓贫困不堪。又恰逢乱世,可谓人生如朝露,今朝生明朝亡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过,南平虽地狭兵弱,但却是南北的交通要冲。

其时南汉、闽、楚皆向后梁称臣,而每年贡奉均假道于南平。因此高季兴便邀留使者,劫其财物。

至南汉、闽、楚各称帝后,高氏对南北称帝诸国,上表称臣,以获取赏赐和维持商贸往来,由是被诸国视为“高赖子”。

高季兴连其他国家使者都要打劫,还不要脸的朝四方称臣来获取赏赐并维持商业往来,哪里有钱去修如此浩大的工程?

而南平后面两位皇帝,一个在位两年,一个在位一年便被北宋灭了,哪里有时间和精力钱财来修建陵墓?

再联想到高季兴和高从海在位时,南平外无战事,国家和平稳定的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经济平稳。

然而高保融继位之后,南平便开始走下坡路,经济发展一年不如一年,但国家还能勉强运行。

高保融死后,南平政权下滑一落千丈,短短三年历经两代国主,随后被便北宋所灭。

历经高季兴和高从海两代明主,明明发展势头很好的南平国,按理说只要高保融不乱搞,国家会依照惯性继续发展壮大。

高保融的确没有乱来,他延续前代政策,是一个守成的君主。但南平的经济却一日不如一日,每年都在衰败,这是让史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可惜翻遍当时的历史,都没有记载南平在高保融时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导致南平国力开始衰败。

正史没有记载也就罢了,毕竟如果皇帝不允许,什么史书都传不下来。但是连野史也没有相应的传说,这才是真正奇怪的地方。

现在柳夕知道了,原来是修建这座地下陵墓啊!

第427章

这座地下陵墓的主人也呼之欲出,南平王高保融。

历史上对高保融的记载极少,只记载了他在位十二年,是高从海第三子,南平第三任国君。

史书上说高保融性情迂腐缓慢,无才智能力,因此事无大小,皆委任其弟高保勖决断。

后来高保融病死,因太子年幼,便传位其弟高保勖。而高保勖在位两年后,亦因病而死,死前又将王位传给了高保融的长子,长大了的太子。

柳夕向秋长生简单讲述了这段历史,并推测,这座陵墓的主人就是高保融。

秋长生闻言,也觉得柳夕分析的有道理。

“不过,如果这个古墓的主人是高保融,那么他现在到底属于什么东西?”秋长生又问道。

高保融死了一千多年了,那么此刻操纵古墓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鬼还是僵尸,或者是其他什么东西?

高保融建立这个地下陵墓的目的是什么?真的是为了入土为安吗?还是有别的什么目的?

一个古代名不见经传的小国皇帝,倾尽国力建造了一个浩大的地底陵墓,最多就是昏庸罢了,为什么值得觉醒者烛九阴花费三十年时间守在这里?

一个又一个的疑问在两人的心里涌起,两人顿觉这个古墓危机重重,水相当的深。

“先到处看看吧。”

柳夕说道,在这里猜来猜去也无法确认,还不如实地检验一番,或许就能够找到相应的线索。

秋长生自然没有意见,招出龙形飞剑,载着他和柳夕御剑而行,

这座古墓依山而建,或许原来这里就是一座山,里面被挖空了建造陵墓。

山体中心被彻底挖空,墓室全部建造在内侧山壁之中,因此看起来每一个墓室之间都隔空相望,彼此没有道路相连。

墓室分为六六三十六层,从山底内侧开始,一路往上直到山顶,共有三十六层墓室。

很明显,这个墓室的等级森严,如同一个小小的国家。

士农工商四个阶层,最下面的一层墓室是奴隶,然后依次是仆役、贫民、商人、手工业者,高官显贵和皇亲国戚,最上层的陵墓,自然是墓室主人的墓室,周围的墓室则是他的后宫佳丽。

那株巨大的槐树,便如一支通天柱一般,从山底长到山峰。每年盛开的槐树花,积累起来形成一层层的白云,让整座陵墓仿佛在仙境一般,翩然若仙。

从山底长到山峰,差不多七百多米,这株巨大的槐树真的称得上参天古木。

两人御剑而行,沿着古槐树从最高处往下,清楚的看到每一层都有上百个墓室。上下三十六层,每一次上百个墓室,当初这里埋葬了至少上万人。

这些人大多数应该都是士兵,奉旨殉葬的宫妃宫女和太监,建造陵墓的工匠和民工,以及一些病死和战死的将军文臣……

按理说,这些人大多数绝不是自愿殉葬,死后必定怨气冲天。

但奇怪的是,柳夕和秋长生一路往下,竟然没有察觉到丝毫怨气。

整个陵墓空旷寂寞,没有半点时间,仿佛这就是一个千年来无人来过陵墓。

“没有陷阱,也没有任何机关。”秋长生说。

柳夕闻言,眉头微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