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节(1 / 2)

何春丽翻了个白眼:“说得简单,咱们当初不就是因为用的布太好,价格高,买的人少才想办法换上廉价的布吗?再换回去,他们还是不会买。这些人,又不想花钱,又想买好东西,想得可真美!”

“那怎么办?要不咱们不干了,把厂子转出去。”胡安说出这个主意后,他自己也觉得不错,反正他们已经赚了些钱,现在收手手上的存款也能美滋滋的过好几年。不然天天开个厂,生意好的时候吧,没他什么事,生意一旦不好,何春丽就发火,嫌他无能。

何春丽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什么?把厂子卖了,你疯了,咱们还欠着银行的贷款呢,把钱还了手里还有多少钱,坐吃山空吗?”

胡安撇了撇嘴:“那你说怎么办?”

何春丽知道胡安靠不住,心一横说:“听说南边出现了更先进的机器,不用脚踩就能缝衣服,速度快了不少,咱们去看看,买一些回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

同一时间,林老实也去省城采购新机器。不过与何春丽的艰难挣扎不同,他之所以增加机器是因为现在饲料供不应求,需要增加设备,扩大生产量。

购进了新机器,增加了产量,等厂里面的情况稳定下来后,林老实又去找王县长了。

他对王县长说:“我想把咱们大安县鱼饲料推广到全市去。”

王县长先是一怔,继而笑了:“林同志真是有干劲,是不是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

对于饲料厂的蓬勃发展,王县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非常高兴,觉得自己没错看林老实,对他的感官也更好了。

林老实来就是为了请王县长帮忙的,既然王县长都主动提了,他马上点头道:“是的,我想请王县长帮我引荐一下市里面的领导,在市广播电台宣传一下,希望在明年能将鱼饲料销往全市其他地区。”

县广播电台的主要辐射范围是县城,波及不到隔壁县和市里面,要想在全市推广,自然是如法炮制,找更高一级政府帮忙最快捷。

这个办法确实很好,不过……

王县长考虑了一会儿说:“如果找市里面的领导,现在的成绩还不够,这样吧,咱们等今年今年的这批鱼上市了再说。”

林老实明白了他的意思。从六七月开始,鱼饲料厂的生意才开始火爆起来,全县大部分的养鱼户也是在这之后才买了大安鱼饲料回去养鱼。所以效果也要到年底才会显现出来,县里面的渔业养殖做出了成绩,王县长去市里汇报工作,也方便顺口提起这事。否则什么成绩都没有,凭什么让上面的领导相信你,给你大开绿灯?

只有拿出今年的鱼产量和去年做对比,将实实在在提高的数据放到领导面前,王县长才能提这个事,这样成功的几率也最高。

“我明白了,谢谢王县长提醒。”林老实感激地说。

回去后,他比以往更努力了,亲自把关好原材料和生产的各个环节,三番五次向员工强调要保证产品质量。同时,他还加强了工厂的管理,不需要员工携带食物、药品、饮用水之类的进生产区,员工要饮水,都由工厂里统一配备,放在休息室,以保证饲料的安全。

几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到了年底,对各种肉食的需求量剧增。鱼是大年夜家家户户桌子上都必备的一道菜,象征着年年有余。

所以这也是一年中鱼最好卖的时候。养鱼户们可不会错过这个收获的好机会,大家纷纷捕鱼,运到县里、市里贩卖。

今年市民们发现,菜市场上的鱼明显比往年大了许多。往年,通常都是两三斤的鱼,今年市面上出现了不少三四斤重的鱼,甚至五斤以上的也不鲜见。

大鱼刺少肉多,自然是更受欢迎,市民们买到了好鱼高兴,养鱼户们卖出去更多的钱,也开心,皆大欢喜。

到了快过年的前几天,王县长就收到了各乡镇的统计数据,跟去年相比,今年全县的鱼产量提高了40%,个别乡镇,因为从年初就开始用饲料喂鱼,一年卖两季,产量提高了80%。

同样的水域面积,产量却增长了这么多,如果来年,从年初就开始用饲料,那到年底,鱼的产量岂不是会较之前年翻一倍?

得到这个可喜的成绩,王县长觉得腰杆也直了,有底气去找市里面了。

他连夜把数据整理出来,在除夕放假的前一天匆匆赶到市里面,找到领导,将这份统计数据递了上去。

大安县是个贫困落后的农业县,它上面的d市也好不到哪儿去,工业基础薄弱,全市也没什么支柱产业,穷得叮当响,外资看不上,国家也没什么财政倾斜,只能靠自己发展,走得很艰难。

所以本市的农民们自发创业,还搞得像模像样,带动农民致富,他们当然乐见其成,大开绿灯。

看到这个惊人的数据,市领导也动容了。定下了年后考察的计划。

等刚过完春节,市领导就到大安鱼饲料厂考察了。他们参观了鱼饲料先进的生产线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又随机走访了几个养鱼户了解去年的鱼产量,还吃了用大安鱼饲料养殖出来的鱼,确定王县长的那份数据没有夸大其词后,很痛快地答应了林老实的请求。

又是一年元宵节,大安县的人民发现,广播里再次响起了鱼饲料的宣传,而且这还不仅仅限于他们县,隔壁县的村民,市里面的居民天天都在广播里听到这个信息,一天好几次轮番轰炸。

而且在当天的市广播新闻中,主播还花了三分钟的时间简略地播报了大安县今年养鱼的成绩。

听到“全县鱼产量提高了50%”这句话,外地的养鱼户也心动了。这可是市广播电台的新闻,肯定做不了假。

等过了元宵,他们就纷纷跑到大安县来走访养鱼户确认这个事,得知是真的后,马上筹钱订鱼饲料。

大安鱼饲料厂这下是真的火了,每天都有大老远跑来排队等着求购鱼饲料的养鱼户。工厂里的工人连夜连晚加班,都忙不过来,各种人员都缺。

林老实连忙一边招工,一边计划再进一批机器,加大产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经过第三次招工,大安鱼饲料厂的员工也突破了两百人,成为大安县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厂。

而林老实也成了大安县响当当的人物。

与此同时,何春丽和胡安却陷入了困境。

任何时候,破坏都比重建更容易。一个企业的名声臭了,想洗白,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与认可,比登天还难。

何春丽显然没意识到这一点,她以为购进新机器,用好一点的布料,就能重新赢得市场,却不知,现在提起“丽安”两个字,在别人的印象中,就是质量很差的代名词。谁也不愿意冒险尝试第二次,尤其是这个烂牌子的衣服竟然还涨价了。

所以哪怕她更换了布料,仍然没人买,大批的成衣囤积在仓库里蒙尘,销售不出去。

没多少进账,每天的开支却没有减少。购买新机器、原料几乎将她这两年的积蓄掏空了。而每个月的水电费、人工工资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刚开始,何春丽还不是很着急,她想等衣服卖出去以后就能回笼大笔资金,就什么都不愁了,所以跟厂里面的员工说,厂里有困难,暂时不发工资,等衣服卖出去了再发。

这年月,能进城当工人是个无上光荣又很实惠的事,比呆在村里种地强太多了。工人们不想失去这份工作,只能忍气吞声,继续干。

可一个月不发工资,两个月不发工资,三个月……直到过年也没发工资。

工人们坐不住了,厂里有困难,他们家里也有困难啊,都等着他们发了工资买年货回家过年,来年给孩子交学费呢。厂里一直不发工资,他们空着手回去啊,一家人过年吃什么?

所以不少工人开始找何春丽。

何春丽也很烦,冬装需要的面料比夏装、春秋装要多要厚,一件衣服的成本自然也翻了不少,现在全积压在厂子里,她比谁都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