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愿餐厅并不想爆火 第257节(2 / 2)

没有子女,又没退休金,老了以后可咋办?

就开始带着她跑工地。

没想到她学得特别快,大家都挺替她高兴,但凡谁有活儿了,就都轮流带着她。

廖初听得糊涂,“等会儿,那孩子哪儿来的?”

刘国强愣了下,才想起来自己忘说了。

“唉,她心善啊,平时见个小猫小狗都把自己的馒头掰一半分出去,前些年回老家时,在枣树林捡了个弃婴,哦,我们都叫她枣儿,她就是枣儿她娘。当时我们就说不能要,你说给人扔了的孩子,那还能有好?她欢喜得什么似的,说是老天爷给的宝贝,死活不撒手,巴巴儿找羊奶喂……”

他们的老家在山区,枣树多,羊也多,左邻右舍挤一碗,倒也不怕饿着孩子。

不管去哪儿,女人都带着枣儿。

只是很快,大家的担心成真了:

孩子一点点长大,对外面的声音没反应,也不会说话。

去医院一检查,先天性聋哑。

女人心疼得直掉泪,当场就给医生跪下了。

不能说话也听不见,多可怜呀。

那医生也很感慨,帮忙做了好多检查,说如果真想治,倒也有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不是有什么人工耳蜗吗?”刘国强比划了下,“医生说,可以人工种进去还是怎么的。”

“人工植入。”廖初提醒道。

“对对对,”刘国强连连点头,“就是植入,植入之后,就能听见了,然后再把孩子送到专门的聋哑学校去,哪怕不能跟正常人一样,以后也能自己照顾自己。”

听到这里,廖初没再接话。

他虽然对这方面不是特别了解,但也知道,后面这一系列选择,都是天文数字。

果然,就听刘国强叹气,“听了这话,枣儿她娘就跟得了圣旨似的,如今天天都嚷嚷要攒钱,给孩子买耳蜗,送她去上学。”

其实在刘国强他们看来,实在没必要。

但枣儿娘自己高兴,眼睛里都有了光似的,大家也就随她去了,偶尔还帮着照看照看孩子。

廖初听了,半晌没言语。

“孩子几岁了?”

刘国强比了个六,又生怕廖初不肯用似的,“孩子懂事得很,又不会说话,不哭不闹的。枣儿娘干活的时候,她就在角落坐着,偶尔还帮着打下手,真不费劲。您看……”

四十多岁的汉子了,古铜色的脸上满是局促和忐忑。

枣儿她的情况特殊,每次开工前,大家都会主动向雇主说明,免得后续麻烦。

大家虽然嘴上嫌弃枣儿娘傻,但心里都很同情那个苦命的女人,希望她能多接点活儿,日子也能好过点。

不过好多人嫌晦气,也怕出事,都不愿意用。

廖初拍拍他的肩膀,“到时候把孩子放店里吧。”

虽说刮大白和腻子没什么危险,但有备无患吧。

刘国强愣了下才回过神来,“哎好好好,谢谢老板!我们明天一早就过来!谢谢谢谢。”

第112章 枣儿娘(二)

晚上睡觉的时候,廖初把枣儿娘的事情说了,余渝又是感动又是唏嘘。

“六岁,该上学了。”

“之前的医生给过地址,”两人脑袋挨着脑袋说话,“说是去问过,九月份应该能正常入学。”

公立聋哑学校的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免费,而且因为孩子们情况特殊,在户籍方面几乎没什么要求。

只要孩子能生活自理,长期在本地打工的外地人也可以报名。

余渝松了口气。

他忽然有种感动。

枣儿娘母女的故事,好像一场善意的接力赛,虽然开局并不太好,但这一路上,都有陌生人毫不吝啬地施加善意。

枣儿娘自不必说,后面遇到的村民、医生、学校,一环套一环,稳稳地托着这对毫无血缘关系的母女一路向前。

“对了,那个耳蜗?”

余渝问道。

他低头在手机上查了下,发现加上检查、住院,以及耳蜗和后期护理的费用等,加起来可能就要近10万块了。

就算部分报销,也要几万块。

这个问题,廖初也问过刘国强。

几万块钱对他来说不算什么,慈善基金一年的收益都不止这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