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 / 2)

踏过金梁桥,便是知州宅邸。裴舜钦一路冲到家门口,守在侧门的书童阿九听得熟悉的马蹄声,连忙一脸如释重负地迎出门来。

“少爷,你可总算回来了!”

裴舜钦下马将缰绳扔给阿九,不悦地皱了下眉头。

“怎么回事?”

“主母吩咐了,说少爷您回来,就请马上去明月楼。”

裴舜钦心一沉:母亲对他向来惯使,现下特地要阿九守在门口吩咐,想是家中出了事。

刚被夜风吹散的烦闷去而复返,裴舜钦加快脚步往明月楼走去,路过偏厅,他瞧见前头烛火通明,隐隐传来低沉严肃的交谈声,心里悄默打起了鼓。

刚迈进明月楼,他就被迎面扑来的热浪烫得呼吸一滞。

裴舜钦的母亲张氏年近五十,鬓发间已然有几缕银丝,但因着身材高挑挺直,倒也不见几分老态,她在书柜间翻找书信,脚边还放着一个烧着的火盆。屋里门窗虚掩着,火盆一点,颇是炎热。

裴舜钦唤声娘,专心致志的张氏吓得肩膀一耸,回头见是玩闹回来的小儿子,松了口气。

“你又跑去哪里胡闹了?瞧这一头一脑的汗!”她拉着裴舜钦在厅中坐下,打发侍女去取天井里冰了半晚的果子。

母亲还笑得出来,裴舜钦放心不少,立时没正形地靠在了椅背上,懒散问道:“干嘛急吼吼叫我过来?大半夜的不睡觉,在这里翻什么呢!”

裴舜钦语气不甚恭敬,张氏也不在意,她压低声音,悄悄儿地同他说:“你父亲的旧友苏大人被人弹劾了。”

苏大人被弹劾跟他有什么关系?裴舜钦饮下一大口茶,无所谓道:“所以呢?”

“你这个榆木脑袋!”张氏恨铁不成钢地叹了一声,声音又低了三分:“苏大人被停职下狱了,现在你懂了吗!”

“下狱?”裴舜钦大吃一惊,坐直了身体。

本朝刑不上大夫,苏大人作为侍读学士能被人弹劾进大理寺问审,想来犯的是大罪。

张氏道:“苏大人被人捉住文章里的错处狠狠参了一把,圣上雷霆大怒,下令彻查此事,你父亲与他有书信往来,也被牵连其中。”

“这也没什么要紧。”裴舜钦打断他娘,“这世上不会再有比爹还要小心谨慎、忠君爱国的人了,就算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他也不可能在信里说一句以下犯上的话,您就放心吧!”

裴舜钦言语间对裴由简多有不敬,张氏心生不悦,想教训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儿子,又念着难得和他说一回话,最后只是避重就轻地叮嘱道:“京城派来的按察使有你父亲和大哥应付,也用不着你去做什么。我叫你来就是要叮嘱一点,非常时期,你仔细收敛些,别出去惹是生非。”

“知道了。”裴舜钦不耐烦地答应一声,不等张氏再说话便起身告辞。他脸色有些难看,张氏以为他为着不能出去玩不高兴,也不甚在意。

裴舜钦悻悻走出明月楼,院子里蝉声此起彼伏,吵得人心烦意乱,他走到后花园的小池塘,弯腰随手捡起块石头,用力往池面一扔。石头咕咚一声入水,蛙声停了一瞬,响得更加欢快。

他虽纨绔,却也明白苏大人下狱应该不只是因为说了错话。

朝中新旧两党争斗不断,他的父亲裴由简被排挤出京,辗转十年,任地离京城越来越远。如果再牵连进党争,裴家无权无势,下场只会比上次更惨。

裴家烧得了别人寄给他们的信,管不了自己寄出去的信。空口都能编出三分流言,更何况有白纸黑字在手。新党来势汹汹,决心要趁这次机会剪除羽翼,谏文弹劾信一篇一篇地往上呈,事情往最糟的情况一路狂奔。

按察使到宣州后没几日,京上就下发了一纸令文,令裴由简将知州一职暂时交由通判代理。通判代理州务后,每晚点卯似地往乔府跑,与乔用之商量州内事务应该如何处理。

宣城的达官贵人都住在城东,乔用之还乡后将宅邸置在城西,不愿来往酬酢的用意不言自明。

通判每天厚着脸皮,不辞辛劳地横跨整个宣州城前来谒见,实在不是因为他无能,而是因为苏大人一案说到底是个党派之争。

乔用之十七岁入仕,历经四朝,终以太师致仕,得封温国公。他的长子乔襄现正官拜参知政事,深受当今宰执岑安的器重。

如今乔襄在京中力排众议帮助宰相岑安推行新法,而世人皆知,乔用之曾在朝堂上公开反对过岑安提出的新法,并与之数次论战。

裴由简当年因为反对岑安的主张被排挤出京,而且关系七弯八绕地算下去,裴由简还算是乔用之挚友的得意门生。

情由复杂,稍微处理不当便会招来无妄之灾,通判亦步亦趋,不过是为了保全自己。

这晚乔景将燕窝羹送去祖父书房,听下人说通判还未离去,便坐到分隔书房与内室的屏风后安静等待。

她心不在焉地听着通判一件件禀报州事,心里只是想着燕窝羹再放下去就要凉了,得着人去温一温。她双手握住温热的燕窝盅,等得有几分不耐烦。

“下官今日接到大理寺谕令,要求即日押解裴大人至京,询问苏大人案情相关。”

裴由简一个文官要进大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