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天早上出了养心殿,东哥便无时无刻不再仔细斟酌着光绪那番话,她并非一个分不清利弊的女人,至少,现如今,是早已不会了,她很清楚照如此形势日益发展下去,迟早有一天,当初梼杌说的那些话,都会成为现实的,只是她没想到的是,这一天,竟会来得如此之快,快到,那些甜蜜的过往,好似昨日发生的一般,转眼间,世间就已天翻地覆,卷起滚滚烟尘,在她同光绪之间,隔了一道看得见却摸不着,也吹不开的屏障,将她们狠狠地分割开了!
自从维新新政诏令颁布始,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势力就预谋着对政局的控制。
在翁同龢被开缺回籍的谕令发布当天,慈禧太后又胁迫光绪帝宣布以后凡授任新职的二品以上官员,须到颐和园向她谢恩。同日,任命慈禧太后的亲信大臣荣禄署理直隶总督,以控制京津一带的兵权。
光绪帝也未一味示弱,七月十九日,他下令将阻挠礼部主事王照上书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全部革职,并对王照予以奖赏。次日,他任命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为军机章京,赏给四品卿衔,参加新政。
这一行为触怒了慈禧。七月二十日,载湉又任命维新派重要人物江苏候补知府谭嗣同、刑部候补主事刘光第、内阁候补侍读杨锐、内阁候补中书林旭担任四品衔章京,处理新政事宜。
后来维新派又企图聘请当时已经下野的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担任顾问,在慈禧干涉下未能实现。与此同时又有众多利益受到侵犯的顽固势力聚集到慈禧身边,请求她出面制止变法。
七月二十二日,把阻挠新政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光绪帝的这些反击措施,进一步引起慈禧太后的忌恨,她不断派人去天津与荣禄密谋策划,京津一带也盛传秋季慈禧太后偕光绪帝去天津阅兵时将废掉光绪帝。
另外随着天津阅兵日期的迫近,光绪帝惊慌不安,于七月二十八日交给杨锐一道密诏,称:“朕维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足以救中国,非去守旧衰谬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不能变法。
而皇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几谏,太后更怒。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朕十分焦灼,不胜企望之至。”
光绪帝这种置自身命运于度外的精神使康有为等人大为感动,但他们在捧诏痛哭之后,却是束手无策,最后只好把希望寄托于东交民巷的公使馆和曾参加过强学会并握有新建陆军的袁世凯身上。
各国公使只是虚表“同情”,不愿干预。康有为等人便策划了兵围颐和园捕杀慈禧太后的行动,一方面敦请光绪帝于八月初一日召见袁世凯并破格重赏侍郎候补,一方面物色湖南会党首领毕永年为捕杀慈禧太后的人选,又一方面则是由谭嗣同在八月初三日夜访袁世凯,鼓动袁世凯先诛荣禄,再兵围颐和园。
毕永年进京与康有为交谈,认为袁世凯不可靠,此事不可恃,便迳赴日本。袁世凯表面上答应了谭嗣同,却在八月初五日再次受到光绪帝召见后,于当日赶到天津向荣禄告了密,荣禄便连夜驰奔京城,向慈禧太后密报。
慈禧太后闻讯,深夜从颐和园还宫。八月初六日晨,慈禧太后宣布重新训政,下令缉捕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戊戌政变发生。
康有为在政变发生的前一天逃离北京,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六君子”于八月十三日被杀于北京菜市口。
慈禧太后在八月初八日举行临朝训政礼后,囚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涵元殿。轰动一时的“百日维新”被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守旧势力所扼杀。
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以取代载湉,史称己亥建储,由于得不到列强支持,企图失败。
而失去了靠山的东哥,也是同期内,被慈禧命人拖出了景仁宫,囚禁在云家传家之宝,罩在北三所寿药房上空,一只刻满梵文的金刚圈内,每日只有一名小太监,从一个小窗口里,给她送吃食,不过多是些早就馊掉多时的烂饭烂菜,东哥吃不下,肉身渐渐萎缩,冰蛊虫唯一能做的便是尽可能让尸体没有腐臭的味道熏到她,却不能养着肉身,可惜老蛊失算遇害,若不然他要是在这里,自己定不至于落入这种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