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老臣吹胡子瞪眼。

可是大伙吵着吵着,越来越多的事情暴露出来了,他们震惊地发现过去许多他们赞不绝口的举措都是出自皇后的手笔。

这下大伙看向穆钧的眼神就不太对了,你好好一皇帝,整天偷懒让皇后干活就算了,怎么做起决策来还没皇后英明、想法还没皇后有前瞻性?搁在民间,您这行为就是在吃软饭!

事情过了明面,盛景意“干政”起来就更光明正大了。

若是在数年之前,即便女孩子也能考科举,来应试的人也不会太多。现在不一样,现在金玉楼已经开遍大江南北,男女兼收的学堂也已经办了好些年,即便不是官宦子弟,也有不少女孩儿认了字、读了书。

虽然其中能考中的肯定还少,但往后有了正经出身,愿意走这条路的人自然会多起来。

既然女子能科举,自然也能单独立户。

这些举措能得以推行下去,还是得益于朝廷人口足够多,政策上不必催婚催生。当初南迁来的人和原住民混居在一起,很长一段时间里连坟地都太挤了,更何况活人。

朝中的老臣们本来很看不惯这些离经叛道的变革,在朝中吵了几轮,慢慢也没声了。

帝后恩爱了那么多年,看起来根本插不进别人,他们家女孩儿也不少,多一条出路有什么不好?

算了,他们老啰,未来的事交给年轻人去操心吧!

这一年的另一桩大事就是以韩端为首的主战派提出北伐。

这个提议一出,朝中的年轻面孔几乎一致表态要打,要尽快打!

主和派本来有话想说,但想到穆大郎展示的坚船利炮,又把话咽了回去。

要是能打,谁不想打呢?

但凡是跟着朝廷南迁过来的,哪个没有梦见过汴京呢?

临京临京,一开始不过是取“临时安顿之地”的意思,大家都想着会回去的,他们总会回去的,那些曾经遭受的屈辱终将被洗清,那些曾经丢失的土地终将回到朝廷手里。

他们也想回去啊。

即便是没去过北地的南人,也受不了开疆拓土的诱惑。

如果有机会,谁不想流芳千古!

朝廷上下难得有了一致意见,枢密院那边就开始点将点兵。

盛景意安排寇承平他们把战前动员搞起来。

得知朝廷要北伐,接受了好几年明里暗里军事教育的年轻人们自然热血沸腾,老一辈也不甘落后,不少老兵都主动报名表示自己熟悉北地,自己要去当引路的。

枢密使看着有些老兵已经白发苍苍,还跑上门表示自己想去收复北地,不由得热泪盈眶。

民心可用!

接下来的一整年,整个南朝廷上下变成了巨大的战争机器,几乎所有的人力物力都倾注在这场北伐之上。

水师与陆军兵分两路,一路北上,靠着这几年磨练出来的悍勇陆续拿下了靺鞨人许多城池。

靺鞨人离开草原,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血了。

他们震惊于这些向来文弱的南人突然亮出来的獠牙。

到年末,靺鞨人的都城被拿下,正式向南朝廷称降。

这个消息传回临京,所有人欣喜欲狂,街上甚至能看到不少白发老头坐在那里又是哭又是笑,瞧着像个疯子。

盛景意和穆钧自然也是高兴的,只是没那么失态。他们只开心了几天,便着手安排起朝廷回迁事宜。

迁都向来是大事,只是这次迁都朝中却没多少争议的声音。

等派去重修旧都汴京的人归来之后,朝廷上下便启程北归。

这一年秋天,盛景意来到了自己这些年听了无数次的汴梁城外。

定国公这些北迁老臣已经垂垂老矣。

他们颤巍巍地跪倒在汴梁城门之前,望着这些年魂牵梦萦的故都涕泪纵横。

盛景意握紧穆钧的手,与他并肩而立,跟着众人仰望那高大巍峨的汴梁城。

她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当初打败了耶律家,来了完颜家;如今打败了完颜家,总还会有别的游牧民族意图南下。

他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盛景意望向穆钧,穆钧正巧也转过头来看她。

两人相视一笑,笑容里有着经年不变的默契。

他们会做到的。

作者有话要说:

【全文完】

写到这里,正文就结束啦。看了看大家昨天点播的番外,上一辈的事情不想写了哦,就是故事背景,不想深入写了,毕竟都是悲伤的事;后世番外也不太想写了,因为前几本每本都有点播这个番外的,实在想不出更多角度了。

目前准备写的大概就是哥哥番外、小徐番外、大郎番外,孩子可能会和婉娘圆圆的后续糅合在一起写,应该没有遗漏啦。

这本书一开始是准备用来放飞自我、放松心情的,结果写着写着内容和风格还是和以前差不多,所以后面有点丧丧的。其实这本书的成绩比起预期已经好太多了,一开始我准备写女主古言,目标是努力达到日入两百来着,结果数据和收益都比预料中要好很多,唯独只有放松的目的没有达到(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