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节(2 / 2)

心里一边自嘲自己居然也会犯这种错误,主编一边打开了自己的办公室门,叫了一声外间的刘编辑。

“老刘你过来,我有个事要和你说!”

……

在主编因为叶千盈论文刊登之事旁敲侧击着杜老口风时,在一间级别更高的办公室里,叶千盈的论文已经被打印出来,在一群面容严肃、气质特殊,一看就是带点军方气息的科研人士间轮流传看。

“老杜啊,幸好你把这个文章拿给我看了。”头发花白的老头中气十足的说道:“往前十年,我就是专门研究这个的。这个学生写的东西不错,很值得研究啊。”

主编口中的“杜老”,白发老头嘴里的老杜,是个精神奕奕的慈祥老人。

他听到老朋友的感谢,也只是抚掌一笑:“这么多年了,你的心思能瞒过我?这个东西我一打眼,就知道老孔你会感兴趣。”

前十年的时候,国家也立过类似的液体火炮的项目,当时的项目主持人就是这位孔工。

但是,受到材料、技术以及计算能力等多方面的限制,这个项目最终还是搁浅了。

杜老心里知道,老朋友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

毕竟,大家都知道,陆地上的固体火炮固然强大,在军工部也有许多人在继续研发,但在一场没有硝烟的军备竞赛中,他们必须提前就开始考虑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用当下时髦的话来说,就是要点亮科技树上的更多分支,以免需要用的时候,拿不出关键的技术。

也幸好,在十年前孔老的项目失败以后,作为最大竞争对手的a国也一直没能把药火炮研制成功。在这种科技方向的研制上,a国虽然稍稍快华国一筹,但毕竟都没有突破性的关键思路。

——这也是杜老一看那篇论文,当即就拍案叫绝的原因。

那篇论文内容翔实吗?翔实。数据得当吗?得当。但比起它最出众的那个有点,其他的优点反而不算什么了。

那个最出众的优点就是,这篇论文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

要知道,武器是常换常新的,而经典的技术则是通用的。

这岂止是解决了一个药火炮的难题呢。

在关于芯杆的核心技术阐述上,用这种方法,足以解决一个系列的液体武器的难题啊!

果不其然,他把这篇论文拿给自己的老朋友看,老孔立刻为之叫好。

不但如此,他还硬生生地拉来了这么多人,陪他一起研究。

还别说,这么一研究,居然还真发现了不少东西。

——大家虽然都不是专门研究过药火炮的,但军工里很多技术都是互通的。

细细品读之下,这群在军工设计里混迹了二十年打底的研究者们就发现,这篇论文里的可圈可点之处,还真是不少啊。

芯杆的特殊设计是一个,内部的动力系统组装方式又是一个。

在把这篇论文的动力系统部分读了又读以后,另一个披着研究员大褂的中年人也不由得感叹出声。

“今天算是知道什么叫后生可畏了。这个学生要是学院派出身的话,还真就写不出来这种东西!”

毕竟,学院派不会用这种方式来处理动能系统。

他们自有一套更简洁、已经得到前人经验证实的、只是不适用于液体火炮的法子来对动力系统进行设计。

现在这条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死胡同,不是天才或者野路子,都走不出来。

而依照中年人的看法,这个学生或许两者兼并。

“只能说不愧是b大啊。”有人笑着叹道。

“要不是看到论文一作二作都是学生,连个指导老师都没有标,我真是难以想象这会是学生的作品。”有人感慨道:“咱们的学生都还做不出这种东西呢。”

“多半是家里就有军方的背景,从小耳濡目染吧。”

对于这个看法,大家都表示同意。

还有的人拿a国前几年的事情举了个例子。

“之前a国不也出了一个十四岁就在地下室搞核弹的吗。他们能有,咱们这里也不差什么。这个孩子既然有这方面的天分,那就不能耽误了。”

大家把论文拢了拢,排好顺序重新还给孔老,有人知道孔老在此事上的心结,还恭喜他:“您这次的项目,多半就能成了!”

要是这个项目当真试用成功,那就是国家又多了一门新的技术啊!

孔老一向严肃的脸上,此时都露出了笑容,这笑让他脸上的皱纹更加清晰。但那又怎么着,老头子今天高兴!

他为有了新的技术创想高兴,他也为自己国家能有这样的学生而高兴!

等到同事们都从办公室散去,杜老端着茶水,朝着自己老朋友的方向靠了靠。

“怎么样,老孔,我看你眼珠子发蓝,准是没想好事。”

孔老笑而不语,只是很满意地抚摸了一下论文的封皮。

过了好一会儿,连杜老手里的茶水都喝下去半盅了,孔老才慢悠悠地说道:

“老杜,你说我再收个学生怎么样?”

这话一出,杜老立刻睁大了眼睛。

“行啊你,老孔,真有这么看好人家?你这个徒弟要是收下了,这可不就多半是关门弟子了吗?”

杜老一边说着,一边又去拿论文的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