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玻璃还没在市面出现,可钱隆预感到这又是一个暴利的生意。
钱隆也在筹谋着,想要给皇宫内的众多宫殿,都换上玻璃。免得一天到晚都没有光,阴森森的。
不过汾阳王殿下似乎不甚赞同,说是与紫禁城的风格不搭,会破坏美感。
说是改造之前,最好请高人出手,设计一下整体造型。
不过钱隆此时之所以想到这些,还是因为汾阳郡王忧心之故。
根据绣衣卫新近递回的信报,就在今日的午时初,汾阳郡王率领麾下四十三万人抵达破敌山,准备与瓦剌大汗也先统领的九十三万大军展开决战。
此战胜负,不但关系着未来的北面疆防,也关系着当今朝廷的稳固。
所以从接到这信报之后,钱隆就一直处于神思不属的状态。
钱隆正念头发散,思绪纷呈之际。虞红裳已经处理完最后一份奏章,她先是神态慵懒的伸了一个懒腰,然后询问钱隆:“北面还没有消息吗?”
钱隆闻言醒过神,就神色凝然的摇着头:“最新的消息是傍晚时分,由火眼金乌带回,说双方已经初步接战。按照时间来算,那边发信的时间,应该是午时末。”
他又鞠躬一礼:“公主殿下勿忧,汾阳郡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此战一定能够大胜。”
“我倒是没怎么心忧,轩郎他妙算在胸,也先被逼到不得不决战的时候,其实就已输了。”
虞红裳哑然失笑的同时,眺望着大殿之外的夜空,还有那被白炽灯照耀得灯火通明的前院:“既然是午时末,那么想必此战已分出胜负。”
正常来说,一场规模达到一百五十万人的会战,其实持续一两个月都稀松平常。
如果像是现在的西安城那样,使用高垒深壑的战法,双方又粮草充足,那么势必得打个两三年,战线则绵延数百里。
不过虞红裳知道今日决战,双方都有速战速决之意。且破敌山前地形平坦,是大块的平原地,足以容纳百万人在此会战。
李轩也为此战专门写信给她,做过详细的推演预测,认为此战在两个时辰之内,晋军就能取得决定性的大胜。
虞红裳对李轩自是信之无疑,坚信李轩的判断。
所以这一个下午,虞红裳都是镇定自若,神态气度与前院那些坐立不安的大臣们截然迥异。
就在这时,外面有一位女官走入进来:“殿下,几位辅政大臣求见!”
虞红裳闻言微一颔首:“传见!让外面候见的那些朝臣也进来吧。”
刚才她其实也看到了这几位在往这边走,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朝廷四品以上的大员尾随在后。
此时天色已经接近酉时,接近禁宫落锁时分。
可这些入宫的官员,以各种借口逗留不去。甚至还有直接来到文华殿前叩拜,想要请见监国长公主的。
这无疑是不合规矩的,稍微计较一点的君王,都会雷霆震怒,不过虞红裳能理解他们。
此时北方的那场会战的结果,与此刻朝野内外无数人息息相关,自然也牵动这无数的人心。
虞红裳语落之后,那女官的面上,却现出欲言又止的神色。她似有意劝谏,可又心生迟疑。
虞红裳知道她想说什么,她这女官是担心那些朝官为北伐之事言出不逊,冒犯圣威。
毕竟这两个月来,那些大臣们伏阙上疏,拦驾劝谏的戏码,已经上演了不止一次。
虞红裳却不在意的微微摇头:“只管让他们进来就是,其余你不用担心。还有,传告宫门那边,让他们今夜无需落锁。”
就在不久之后,以陈询为首的一众大臣,都鱼贯着走入殿内。
陈询平时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可在他进来之后,却是眼含精芒的看向钱隆:“情况如何?可有新的消息传回?”
钱隆当即摇头:“尚无!最新的消息,还是傍晚那一封,说是双方已经接战。”
他说这句话时,冷眼扫望着群臣:“不过根据绣衣卫的说法,此战我大晋的胜算极大。绣衣卫遣在汾阳王麾下效力的几位百户,都是知兵之人。
还有副观军容使商弘,日前也有奏章,说汾阳郡王有七胜,瓦剌也先也有七败。”
他也担心这些文臣,会有什么殿前失仪之举,所以提前警告。
钱隆语声未落,人群中就一声嗤笑:“牧野之战,纣王也认为自己必胜无疑;巨鹿一战,章邯、王离也是成竹在握。
所谓兵凶战危,如果这胜算可以估算出来,何来的赤壁之战?又何来的淝水之战?”
钱隆侧目看过去,发现那正是新任的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张九龄。
小半年前,韦真迁任左副都御史,然后汾阳郡王为此职与朝堂诸位辅政大臣颇有过一番龙争虎斗。
最终几位辅政大臣以拨款六百万银元作为第二笔造船资金,换取了汾阳郡王的退让。
而汾阳郡王挥兵北伐的这一个多月来,这位左佥都御史算是跳得最欢的一位。
张九龄这一句话,顿时使得在场群臣一场嗡然震动。
他们被钱隆冷冽的目光震慑,没敢过于造次,只是相互间低声议论。
其中一些人的语声不知是有意无意,恰好满殿可闻。
“以四十三万迎战九十四万,身临两倍之敌人而自认胜算在己。千古以来自负之人,莫过于汾阳郡王。”
“也先敢于会战,自然也是胜券在握。”
“汾阳王诚然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可也先亦是成名数十年的名将,汗王。我以为这一战,汾阳王确实孟浪了。”